“你要在自身找原因”,这话会让孩子自我厌恶

摘 要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这次表姐的孩子慧慧七岁的生日,带着孩子喜欢的积木礼物去一起给孩子庆生,平常给孩子买小熊娃娃之类的礼物,孩子都会给我说不想要这种礼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这次表姐的孩子慧慧七岁的生日,带着孩子喜欢的积木礼物去一起给孩子庆生,平常给孩子买小熊娃娃之类的礼物,孩子都会给我说不想要这种礼物,想要可以开发自己大脑的礼物。

其实孩子这样的表达我是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的,因为表姐一直把好孩子逼得很紧,孩子一旦会犯什么错误,就会说上孩子不聪明,怎么脑子这么的不灵光。

这次给孩子送上了积木,孩子一看就很喜欢,一把就拿着积木想要和我一起玩玩,开始堆积木半个小时貌似就已经遇到了瓶颈期,一脸不开心和我说“姨,我是不是太傻了。

怎么对着说明书我还是不会怎么弄了?是不是思维能力不好了。”不管怎么和孩子说,你已经很棒啦,没有不聪明哦,慧慧还是一直产生对自己怀疑的状态,一直不想要再次尝试这个积木。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就会看到这样的孩子,对自己貌似没有多大的信心,一直在抱怨在埋怨自己怎么不会这个,想要给这样的孩子提供加油打气的方法的时候,可能孩子还是会一直产生自我怀疑,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拯救孩子呢?我们首先先来了解到“自我厌恶”是什么!

v “自我厌恶”是什么?

在心理学中解释道“自我厌恶”就是:一种对“自己不够好”的主观认定,自我厌恶的孩子内心深处仿佛已经存在着一个尖锐、苛刻的批评者,他们不断地对自己提出切种要害的质疑、贬低,甚至是羞辱。

“自我厌恶”这样的一个现象就像是在孩子的脑海中产生的一种定式思维,已经很难在进行改变了,在面对一点小事的时候,这种思维就会立马的跳出来,开始就会阻止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即使在后面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孩子的“满足感”、“成绩感”已经完全被“自我厌恶”给剥夺了。这种感觉就会让孩子觉得不会再有人真情实意的关心自己。

哪怕就是有人已经表现出对孩子的赞扬,也会让已经产生“自我厌恶”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错觉或者是表扬的人只是被自己的外表被“蒙骗”,当然这样的一类的想法出现,就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孩子获取幸福的权利了。

v 孩子出现“自我厌恶”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行为研究人员做过一个调查,他们随机选了1000名小学、中学的孩子,让他们做了一份问卷。结果显示有80%的孩子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这其中有10%的孩子对自己出现厌恶情绪。

其实出现这样比例不算小,简单的就是说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正在受“自我厌恶”的影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然没有人一出生就讨厌自己,所以陷入“自我厌恶”的孩子可能是后天通过个人经验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到“镜像自我理论”影响

对于“镜像自我理论”的解释就是:“镜像自我理论”是由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提出的,指的就是人们是依靠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我们举到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的大多数的人都热衷于网购,网购大多数人都很难会看到实际这个商品是什么样子,大多数人会去看的就是这个商品的评价,一旦看到多数人的差评,无论这个商品都多好都会想着放弃不买了。

其实孩子就差不多,孩子还在成长大脑还在发育,根本就没有价值体系来判断自己做的这件事,大多数依靠就是外界他人的评价。

倘若孩子收到的都是这样的“差评的”时候,就会对自己开始产生怀疑,在我呢吧传统的教育里面,大多数的家长就会对孩子问题首先第一步就是归结在自己身上,孩子就会自我压抑。

2. “自我厌恶”作为孩子的保护色

心理学家Joseph Burgo认为,自我厌恶是一种应对自身脆弱的防御机制。Burgo博士发现,自我厌恶的人比较会自我批评,但是这个自我批评的背后是他们无意识的愤怒。

而有“自我厌恶”的人都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一旦未能达到自己预期,他们对自己产生厌恶的心情。其实这样的一点很好解释。

比如在孩子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自我怀疑自我自暴自弃,因为一次挫败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会想到自己没有完成好,家人也会同样嫌弃自己,那样这样就可以重新获取掌控权了。

v 家长应该如何积极引导孩子打破“自我厌恶”?

1. 用到正向心理学“ABCDE”法则

正向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ABCDE方法”,用来帮助人们打破人脑中“杏仁核”的控制,相关研究表明。

因为在孩子陷入到“自我厌恶”时候,杏仁核就会异常的活跃。家长就可以按照ABCDE法则让孩子写下来。这里需要注意到一点这个法则适合中学生以上大的孩子。

A(adversity):不好的事件;比如要求没有达到,自己很不开心。B(belief):自己的念想;心理很糟糕,认为其他人都看不起自己,自己就是一个不聪明的孩子。C(consequence):念想的后果;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是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没用D(disputation):自己的反驳;一次没有达到要求,可以再接再厉慢慢的不断尝试。E(energization):受到的激发;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我可以自己的做到更好,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

2. 家长教会孩子不要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

人都是群居动物,想要获得多数人的喜欢这个本身就是我们的一个本能,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必要的让别人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没有必要通过别人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家长需要教会孩子的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失败和无能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原谅和接受这样的自己,别人的批评和眼光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

3. 家长学会利用“优势视角”教育孩子

表扬是可以激励孩子的行为得到成长的,家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改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语言表达,比如孩子在某次的考试成绩没有达标的时候。

不要一开口就开始说孩子这次的缺点犯错的地方是什么,家长可以换成在这次的我发现你的基础题都做对了,基础的知识都已经掌握的很清楚了,剩下的就都是一些需要多多掌握的机智题了,下次我们就要好好的规划这一块。

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成长中学会很多事,家长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孩子已经出现不相信自己,对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那么家长就需要多多注意到孩子,用上在上文中出现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出“自我厌恶”的怪圈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